专家解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2019-6-25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实行垃圾分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中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缓解近年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改善垃圾末端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综合利用垃圾产生新产品,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行动。经过多年努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46个重点城市均公布实施方案,建立市区两级的工作协调机制,并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当前,中国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信息公开、垃圾分类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除了垃圾分类,许多与公众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环境治理领域,如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也需要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及共同行动。
首先,了解信息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基础,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工作。其次,政府需要考虑操作的便利性、经济性等因素,搭建有效的参与平台和机制,保障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反馈。再次,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制定适合不同场景的个人环境行为指南或相关指导文件,如家庭环境行为指南、公共场所环境行为指南、公众消费行为指南等,为公众参与环保和践行环境行为提供具体指导。
环境治理是全球问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既要重视政府层面的合作,同时也要加强民间合作即环保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携手处理环境问题,共同总结分享经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进程。